第一步:
⑴ 空弦练习 左手不按弦,右手大拇指可选择④⑤⑥弦中的任意一条开始;右手a m I 在②弦上弹奏。当一“轮”结束后,右手大拇指可换低音弦,a m i不变。
⑵ 以十六分音符为一拍,速度中庸(每分钟80左右),一“轮”正好是一拍。
要求:
⑴ 节奏要稳,不能忽快忽慢。
⑵ P a m i的时间间隔要完全一致,也就是说要把一拍分成均匀的四等份,不能有任何带符点或顿音的感觉。
⑶ 音量要一致,四个音中不能突出任何一个音。一开始大拇指的音量会无意识地强调出来,这主要是大拇指的力量在四个手指中最大的缘故。这一点一定要通过练习加以改善。有些人主张收敛大拇指的发力,但我们主张加强a m i的力量来达到音量的平衡。方法是:你可以不让大拇指先参与进来,a m i分别在①②③弦先进行分解式三连音的练习,然后用这个节奏这个力度在②弦上进行练习。当a m i在②弦上发出清晰、明亮、匀称的“哒、哒、哒”时,再让大拇指参与进来进行练习。
⑷ 要有颗粒性,各音之间不能有“粘黏”。刚开始练习的时候,a m i之间容易出现“粘黏”现象,这主要是不习惯在同一条弦上用a m i轮流进行勾弦的缘故。出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能急,先在①②③弦上分别用a m i进行分解式的勾弦练习,然后带着这种感觉在②弦上进行练习。颗粒性是“轮指”的生命。一首乐曲或片段对“轮指”速度的要求有快有慢,纵使用最快的速度演奏“轮指”,每个音也是干净的、单独的。假设你在演奏一首全部用“轮指”写成的乐曲,我们在你脚底下盛了一个脸盆。曲子终了,脸盆里也盛满了音符。我们将脸盆掀翻,结果发现音符象孩子们玩的玻璃球一样四处散开,这就对了;如果发现音符变成了葡萄串或糖葫芦,那就糟了。记住:“轮指”不是“抹”出来的,而是一个一个“掏”出来的。
当你做到了第一步练习的四点要求后(此非一日之功),就开是进行第二步的练习。
第二步:
⑴ 空弦练习,左手不按弦。右手大拇指可选择④⑤⑥弦中的任意一条开始;右手a m i在②弦上弹奏。
⑵ 以三十二分音符为一拍,速度中庸(每分钟80左右)。完成两“轮”正好一拍。即右手大拇指在低音弦上换两次。